2020年多灾多难鼠年真的是灾年吗(2020年多灾多难结合兼爱谈谈你的看法)
2020年多灾多难,鼠年真的是灾年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2020庚子年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2020年多灾多难,鼠年真的是灾年吗和2020庚子年多灾多难的一年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2020年多灾多难,鼠年真的是灾年吗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2020年因为是鼠年,所以才会多灾多难,然而灾难的到来真的和鼠年有关系吗?老鼠的形象在现代大多以散播疾病,传播病毒等负面形象出现,算是一个人人喊打的物种,但是在我国传统十二生肖文化中,鼠却是生肖之首。
2020年是进入千世纪的首个庚子鼠年,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庚子之灾、庚子大坎、庚子轮回的说法,在传统的农历甲子纪年法中,每六十年轮回一个庚子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庚子轮回,而历史上每个庚子鼠年都伴随着重大灾难或者历史转折,因此人们常把庚子鼠年的到来称之为灾年,加之老鼠在现代人们心中的形象并不美好,所以近年来民间就传出了鼠年不吉的说法,恰巧今年的庚子鼠年,全世界人民都被病毒扰得惊恐不安,像是证实了这种说法,接下来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老鼠从古至今的形象转变,以及鼠年究竟是不是如传言那样是灾年。
虽然老鼠在现代并不讨人喜欢,但在古代却是很多祥瑞的象征,它在我国传统十二生肖中排第一位,作为生肖之首,老鼠以子神面目出现,为什么百姓会敬奉老鼠为子神呢?因为在生产力和科技低下的古代,人是最珍贵的财富,子孙繁衍也成为了一个家族的大事,老鼠有强大的繁衍能力,所以他被推崇为子神,这是古人生殖崇拜的表现之一,因为老鼠通常是在半夜11点至凌晨1点之间最为活跃,此时属子时,正是天地相交混沌初开之际,而四处咬东西的老鼠就被赋予了天开于子的造化之创始功能,因此在民间就有鼠咬天开之说,因此人们还相信老鼠可以引导人升入极乐世界。
1979年,在挖掘山西太原东安郡王娄睿墓时,发现在墓堂顶部与上中栏处绘有星图,十二生肖雷公、电母等壁画,其中十二生肖图为首见,它位于墓室上栏一周,高1米长4.3米,墓中的壁画以祥瑞与天下为内容,用于压胜驱邪,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壁画中的鼠是子神,扮演着辟邪、纳吉、引魂的角色。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提到,鼠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抱朴子对俗》中有云,鼠寿三百岁,满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中吉凶及千里外事,以上资料都能证明老鼠在古代绝对不是灾难的象征。但是随着时间的进展,老鼠的形象开始转变,渐渐的由祥瑞变成了灾害的象征,因为科技的进步让大家意识到鬼怪并不存在,动物崇拜也就逐渐消失,去掉奇幻的面纱,老鼠越来越不为人喜欢,渐渐很多人就把很多不祥的东西与老鼠连接在一起。
据说1999年陕西的一次地震中,震出了一个石碑名为《陕西太白刘伯温碑记》,刘伯温在历史上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民间传说中,他是一位料事如神的预言家,可以和诸葛亮并肩的神算子,据说《陕西太白山刘伯温碑记》是针对2000年至2044年间发生的大事预言,其中有一条十愁难过,猪鼠年若是过了大劫数,才是世间不老仙,让很多网友联想到鼠年不吉,甚至还有人列举了过往鼠年发生的灾难,以此验证这个说法。
上一个鼠年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40万人受伤,还有18万人失踪,这是1949年以来最强烈的一次灾难,1996年云南丽江县发生了大地震,这次大地震仅次于汶川大地震,受灾人口达上百万重灾区的人口30万,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灾难,经济损失达40多亿人民币,1972年香港发生雨灾,三天连续大暴雨,降水量达600多毫米,导致山体滑坡发生了严重的灾难,香港几乎全部瘫痪,此次灾难是香港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水灾,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是建国以来,第一场连续多年的严重干旱灾害,据统计1960年全国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再往前数,几乎每一个鼠年都有灾难发生,难道真的如民间传说那样鼠年是不祥之年。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组数据,2008年我国举办的第1届奥运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1996年克隆羊多利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来临。1972年,我国第一枚实用氢弹试验成,功彰显了我国的军事实力。同年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荷兰等多个国家建交。1960年大庆石油会展,使我国独立自主开发建设大油田,加快石油工业发展的转折点,新中国第一条万吨轮《东风号》下水,我国的造船工业从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其实无论哪一年都有好坏,难道除了鼠年其他年份就没有坏事发生吗?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祸福同时发生的几乎每个人都更加关注灾难,加之老鼠在人们心中不干净、传播病毒的负面形象,导致人们下意识的将鼠与灾难连接在一起,所以渐渐的三人成虎就传出了鼠年不吉利了,其实哪有什么不吉利,都是以讹传讹罢了,希望大家要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为您分享更多的科学知识,您的评论与支持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庚子年为什么多灾多难庚子年:生肖:白鼠(金鼠),纳音:壁上土。庚子是厚德之土,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能克众水,不惧众木来害。因为木到子位乃破败之地没有了气力。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公元1782年-公元1850年),年号道光(1821年-1850年),所以1840是道光庚子年,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公元1871年-公元1908年),年号光绪(1875年-1908年)。
扩展资料:
干支纪年法: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庚子年
为什么庚子年必有大乱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在过去的大半年里,人们经历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还见证了非洲蝗灾、澳洲大火、奥运会延期、美股四次熔断,世界经济在疫情阴霾下遭遇严重衰退。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众心理,加剧了社会的焦虑情绪,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于历史上与庚子年相关的记忆。
例如清道光庚子年(1840)的鸦片战争、清光绪庚子年(1900)的庚子事变及20世纪50、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的农历庚子年,即1960年。于是有关“庚子多灾”之类的言论在网上广为传播。
然而,庚子年在历史上真的如此多灾多难吗?
如果我们再从1840年往前追溯两个庚子年,也就是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和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当时正处“康乾盛世”,并没有“大灾”“大疫”发生。
再往前追溯,1660年为清顺治十七年,1600年为明万历二十八年,也都没有出现《了解更多星座日期查询 资讯请关注:wWW.cHAxz.Cc。】全国性的灾难。
那么,“庚子多灾”的预言是怎样形成的?
这就需要先了解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在近代引入公元纪年之前,我国古人习惯以干支纪年,并以“六十甲子”为一个周期循环,庚子年在其中位列第37,其中“庚”为十天干之一,“子”为十二地支之一。
此外,干支还曾与五行等概念相结合,被用来预测吉凶、占知未来等,在当时人的观念中,干支在不同场合、不同月份所对应的吉凶情况各有不同,但其本身并无吉凶的意涵,有类于流传至今的“黄历”,每日宜忌各不相同,是古代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用干支来纪年的方式则大约始于西汉时期。到东汉以后,干支纪年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基于这些理论,此后一批预测干支年运势的民间图书应运而生。
如相传为唐代袁天罡、李淳风所作《推背图》,其中言及庚子年有谶语曰:“汉水茫茫,不统继统;南北不分,和衷和共。”颂曰:“水清终有竭,倒戈逢八月。海内竟无王,半凶还半吉。”展现出“半凶半吉”之象,明清之际的金圣叹在此批注道:“此象虽有元首出现,而一时未易平治,亦一乱也。”指出庚子年可能存在不祥的征兆。
而明代万民英所作《三命通会》论及干支生死属性时说“庚金生于巳而死于子”,指出庚金发展到“子”的状态趋于衰落,这就是所谓“金沉水底”。
形成于清代的谶书《地母经》,更是从农事的角度直言“庚子”将有大灾,其云“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频饥渴。”描绘了农桑荒废、饿殍遍野的悲惨景象。凡此种种,都成为“庚子大坎”之类说法的某种历史渊源。
除了以上几种“庚子多灾”的预言,我们同时也能看到“庚子无灾”的说法。《吴医汇讲》刊刻于清乾隆年间,被认为是我国期刊出版物的雏形,其中收录有唐立三所作《申明三年中气候相乖化疫之说》一文,文中认为疫病“每发于阳年”(指干支中带有甲丙戊庚壬、子寅辰午申戌的年份),但庚子、庚午、庚寅、庚申、戊辰、戊戌这六年除外。
不论是“庚子多灾”还是“庚子无灾”的说法,实际上都体现了我国传统社会民众的认识,所预言的灾荒、兵祸是当时最为恐惧的景象,而预言的广泛传播,反映出百姓渴望掌握可能发生灾祸的信息,以期及时躲避求生的心态。对古代统治者来说也是一种警醒、警示,意在敦促其及时关注民生,安抚百姓。
“庚子”蕴藏了哪些集体记忆?
1900年是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导致中国陷入空前灾难,陷遭列强瓜分,而9.8亿两白银的“庚子赔款”更是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庚子”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符号,并影响至今。
相较而言,同为庚子年的1840年也极为重要。这一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由于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因此不论是时人议论还是后世著作的叙述,大多都选择使用“鸦片战争”“鸦片之战”“鸦片肇衅”等表述,强调战争的诱因鸦片,而并未将该年的干支“庚子”与时局作特别的联想。
1960年的庚子年就更是如此。新中国实行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彻底退出了官方话语体系,因此在提及“三年困难时期”里的1960年时,也并未使用“庚子”之类的表述。
在近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历史叙述当中,“庚子”成为1900年前后一系列事件的总称,与“国难”“赔款”等名词连称并举。
尤其在我国当代中学乃至大学的历史教育教学当中,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并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重大事件如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都发生1900庚子年前后,这无疑强化了与“庚子”相关的沉痛历史记忆。
以上种种,都促使我国民众对“庚子”形成符号化的联想,也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关于“庚子年”的集体记忆。2020庚子年,新冠疫情发生、南方洪涝灾害侵袭,“庚子”与“灾难”再次相遇,自然激发了民众关于庚子年的伤痛记忆。
在追溯之下,1840、1900、1960等年的历史记忆又被发掘出来,“庚子多灾”之说重新被提起,这实际上是某种不安和焦虑情绪的集中反映。
那我们该如何理性认识“庚子预言”?
“庚子”作为干支纪年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也被赋予了相关的种种民间传说和习俗。
当代国人对于“庚子”及“庚子年”有着双重印象,一方面是民间社会根据我国传统干支、五行理论而推断出“庚子大坎”的说法;另一方面则是受到近代历史教育后产生的屈辱历史记忆。加之“子”为十二地支之魁,“子鼠”更是民间熟知的十二生肖之首,象征新一轮更替的开始,故而此年发生的事件似乎更容易引人关注。
而“庚子有灾”的讨论,甚至由于2008年(戊子年)出现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衍生出“鼠年多灾”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的精神焦虑、不安和混乱。
从客观上来讲,由“庚子”引发的一系列讨论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蕴,我们对此应该持有理性的认识。
就传统社会的“庚子预言”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而这种忧患意识又促使人们保持清醒和理性,能够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而各种自然灾害的存在、发展、消退也都是某种客观规律的反映。遭遇这些困苦和磨难,我们所能做的唯有勇于面对,积极应对,有效防范,奋力抗击。
关于2020年多灾多难,鼠年真的是灾年吗,2020庚子年多灾多难的一年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